再有几个月,石鼓路洞见汉西门
(康熙南巡中的汉西门)
古时,从汉西门进入南京,是一条笔直的监石路,是为官道,常年车水马龙、人流不息。这条官道,称牌楼大街,今为石鼓路一段。往南过罗廊巷可到汉西门礼拜寺、古城隍庙、古扬州城(又名西州城)、冶城(今朝天宫),往东可到香火很旺的铁塔寺等。
古人站在今罗丝转弯、黄源山(已不存,今石鼓新村位置)等,就可洞见汉西门,实为一大奇观。民国时期及建国初,随着石鼓路西和汉西门大街两侧见缝插针式地盖满披棚,汉西门这个瓮城雄风不在。
十几年前,居住汉西门内外的百姓恋恋不舍地搬离了这里,它又显芳容和霸气(龙蟠虎踞)。可汉西门大街与石鼓路西段还有一片危旧房,仍然隔断了人们从东向西的视线,生活在这里的人已祖辈若干年,对这里已有深深的眷念。可他们还是积极响应政府号召,搬离了这里。
如今,这里再次起步,石鼓路(罗廊巷-汉西门大街)拓宽改造工程和平安国际金融中心建设都已拉开框架。
(网上下载的示意图)
小编从昨天的南京日报上得到,这段路从3月5日起至5月31日将禁止机动车通行,请大家相互转告。同时,小编还网上搜索到“道路总长度约278米,路幅宽度约18米”;施工内容包括“道路拓宽、排水管网改造、路灯、绿化及相关配套设施”等。
(施工图)
(现状图)
小编在这里提醒大家注意交管局通告和现场告示。另外建设方现场办公点设在汉西门大街古眼井附近,如果您有什么好的建议或不清楚的地方,可到那里去咨询。当然,您也可以到汉西门社区或给小编留言,我们将您的建议反馈给建设方和施工方。
(现场联系人电话,您可记得哦)
啰嗦了这么多,给您送点干货:
汉西门源考
南京汉西门,又称“大西门”、“旱西门”、“石城门”,是南京古城门中名称变化最多的一个城门。
公元前333年,楚威王熊商灭越之后,看中临江陡峭的清凉山,于是在山上修筑城寨,取名金陵邑。公元212年,孙权下令在楚金陵邑的基础上加建石头城。筑城7里100步南开二门北开一门最南端之门即今汉西门所在。五代杨吴天祐十二年 (915 年 ),齐国公徐温遣陈彦谦新筑金陵府城时, 在此始建城门, 即南唐都城江宁府城的大西门。大西门称呼一直到元末,明代陈沂《金陵古今图考》“元集庆路图考”中有“西门曰大西”之记载,即是明证。又因今水西门和汉西门二门同为西出的城门,一为水门, 一为旱门,民间便习称它为水西门和旱西门 。
元至正二十六年 (1366 年),朱元璋下令改筑应天府城,扩建杨吴时建的大西门,增筑瓮城。因其正对石头城,故命名谓石城门;其南面的下水门也因其面对三山,亦改其名谓三山门。但在民间,积习相沿,水西门、 旱西门之名则代代相传。又因旱、汉同音,入清以后,狭隘的民族意识的作用,便演绎为汉西门,并一直沿用 至今。
古代南京城防的锁钥
今汉西门遗迹,为明洪武年初所建。明初《南都察院志》载:“本门冲繁。南至三山门界,北至清江门界,长三百九十七丈,垛口六百五十四座”。建有内瓮城两座,内瓮城 与主城门呈东西而设,为拱券砌筑。据清《同治上江两县志·两县城内图第十 三 ·中段 》所绘, 该瓮城的南垣与京城城垣共为一垣,瓮城且为双瓮 。洪武年间改筑的聚宝门、 三山门、石城门中, 城门瓮城规模最小、 城门名称变化最多的就是石城门。 该城门建有城楼 、闸楼,后毁。 清光绪十八年(1892年)重建城楼, 民国年间再毁。 1955 年, 拆除瓮城部分险墙 , 大部分瓮城及主城门尚存 。
近期推荐,点击可阅
在南京的每一人,不管您忙还是不忙,这个消息还是要看的【城市精细化建设管理十大行动】